名镜向广大名友恭贺新年,春节快乐!祝大家羊年发洋财,天天喜羊羊!
QQ登录 新浪登录 人人登录 豆瓣登录
2022,北京欢迎你! 有一种青春,叫周杰伦! 夏日少女风,文艺也清凉 中国好声音与中国好歌曲


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,很多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,不断被精简:端午节变成了吃粽子,中秋节变成了吃月饼,似乎除了吃以外,再没有别的。 

古人的中秋节,是什么样的呢?

早在周代,就已经有“秋分夕月”的活动,祭拜月神(即夕月),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、感恩之心。敬畏与感恩,是贯穿中国古人精神世界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在中国古代,中秋节的时候,官员要去基层挨家挨户慰问老人,送手杖、食品等,体现出执政者对老人的尊敬。乡里人亦如此。敬老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传统孝顺原则的遵循,更重要的是,它让老人们心有依靠,让那些也会老去的人,不为老无所用时无所依靠而忧虑。这样的民族,才能活出大自在。

赏月是中秋节必须要做的事。古人没有彩电、没有手机,不是盯着玻璃屏过节,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赏月,享受盛况空间的音乐,或者,借月抒怀。初唐诗人李峤《中秋月二首》云:盈缺青冥外,东风万古吹。何人种丹桂,不长出轮枝。圆魄上寒空,皆言四海同。安知千里外,不有雨兼风。从李峤起,描述中秋赏月的诗渐渐增多。如果没有月,便非常遗憾。如晚唐诗人司空图在《中秋夜》中所言:“此夜若无月,一年虚度秋。”

中秋之夜永远是热闹的。宋代范仲淹有诗云“处处楼台竞歌宴,的能爱月几人同”,中秋夜之热闹、欢庆的场面,跃然纸上。民间的活动同样丰富多彩,几乎成为不眠之夜:“天街买卖,直至五鼓,玩月游人,婆娑于市,至晓不绝。”

天若有情天亦老,月如无恨月常圆。中秋是团圆之日,“万里无云境九洲,最团圆夜是中秋”。《帝京景物略》说,中秋节时,已经婚嫁的女子“是日必返夫家,曰团圆节也”。古人由月圆想到团圆。因而,月圆人缺时,常流露出伤感。如苏辙的“离别一何久,七度过中秋。去年东武今夕,明月不胜愁。”

苏轼的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更是把中秋词推向一个高度。宋人胡仔在《苕溪渔隐丛话》中甚至评论称:“中秋词,自东坡《水调歌头》一出,余词尽废。”

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优雅的,尽管伤感,却唯美之极,浪漫之极。“可怜今夕月,向何处,去悠悠?是别有人间,那边才见,光影东头?是天外。空汗漫,但长风浩浩送中秋?飞镜无根谁系?姮娥不嫁谁留?”这种想象力穿越寰宇,无拘无束。想象力不被局限,才有如此美妙的作品。

中秋之夜,思乡之情最浓。中秋夜,正是诉说思乡情的时候。这种思念是美好的,充满了对故乡的热爱。如“今夜明月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”;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。而现在的人们,故乡的概念在渐渐淡薄乃至消失。在不断的拆迁、制造建筑垃圾的浩大运动中,人们已经难以找到自己的永久居住之地,而故乡也由于污染难以辨识原来的面貌,故乡人情的淡漠也让人再无法感受到那种令人怀恋的温情。

 古人中秋的味道,我们还能看到多少?

当下的中国,很多家庭是碎片化的。父辈在一处,儿女在一处,夫妻在另外一处,甚至夫妻也是分离的。人们联系的纽带是电话、短信、微信……中秋节,除了吃月饼,团圆的意义似乎被忽略了。即使团聚在一起,各自低头沉迷于自己的手机世界,人近在迟尺而情感的交流却似隔着天涯。老人们也只能一声叹息。他们已经被这个时代抛弃,冰冷的手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崇拜物。很多人遗忘手机带来了交流了便捷,但对情感而言,它带来的是冷漠。这也是我虽然使用微信,但微信圈子却很小的原因之一。

碎片化的家庭,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,而这种空虚同样是碎片化的,不能用一份完整的情感使其圆满。于是,这种空虚便被情人或者物欲化的东西给填补,古代那种相守终生、相爱终生、患难与共的情感越来越少,那种唯美与幸福,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阻挡之下,再也难以感受得到。

现在,中国人处在一个精神、情感分裂的时期。人们留恋在碎片化的信息中,留恋在碎片化的短暂的情感中,古人的那种纯粹,那种对亲情的珍视,渐渐地远离。回顾小的时候,尽管贫穷,但过春节时候那种兴奋和幸福感依然是非常美妙的,而现在节日的气氛已经日益淡薄,与人情的淡漠一起,见证传统的渐去渐远……

这个民族一点点吞噬掉传统,不再有根,很多人的追求和理想也不再脚踏实地地去实现。比较一下当今的世界,还有哪个民族像中国这样是漂浮着的?人的心、情感、理想、家庭、生活状态都是漂浮的。很多人拼命地在追求所谓成功的过程中,一直忽略亲情等根本,到最后自己被成功抛弃,被同样受自己影响的子女抛弃。冷漠也是可以代代传递的。没有完整的亲情,所谓的成功又有什么价值呢?很多人不再有兴趣去理解传统,也就无法理解传统,而得出的结论却是否定传统……一个没有根的民族,浮躁得难以言述。古人全身心创造出来的体系,我们看几条微信般的碎片,就可以轻易下裁决吗?

写作《时寒冰说:未来二十年,经济大趋势》的时候,我基本停用手机,偶尔开一次手机,看看短信什么的,以全身心地用到研究写作上,每天平均只休息5个小时不到。但书出来,很多人只看未来篇,而不是从现实篇看起。现实篇是源头是原理,沿着这个源头,未来篇的趋势将豁然开朗,不仅看到结果,也看到分析的完整过程。但碎片化的时候,人们只需要知道一个结果即可。很多人一看书厚,便直接放弃阅读。这样的大书,在我而言,是告别之作,今后将不再有精力写这样的作品,薄薄的表述足够了。

古人的中秋已经成为历史,我们在庸俗的碎片化时代,玩着手机,啃着月饼味渐淡的月饼,把这个有着美好内涵的节日一点点撕碎……现在的中秋节只是一个节,而与中秋几乎不再有任何关系。

而西方人早就懂得家庭的重要:“你要吃劳碌得来的,你要享福,事情顺利。你妻子在你的内室,好像多结果子的葡萄树;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,好像橄榄栽子。” 葡萄树和橄榄树象征着繁衍、兴旺、和睦与祝福。所以,现在西方人的家庭观念反而强于中国。这不能不令我们反思。

在中秋之日,只想说一声:不妨关掉手机,在中秋之夜,好好陪陪亲人和自己所爱的人,在亲情与爱中,感受一个完整的节日赋予您的温馨与亲密。

Ariel
124月前  发布于  
喜欢
茗儿珍藏